close
台指期的商品源裡面,其實有很特殊的籌碼,AO、AV、BV、DV、TA、TB、UV等8種,分別可以兩兩配對,「UV-DV內外盤」、「TA-TB累計買賣成交比」、「BV-AV委買委賣量」、「BO-AO委買委賣筆」詳細可看圖,
如果買方較為消極,會掛單在內盤慢慢排隊等,如果買方較為積極,會掛單在外盤直接成交,反之的賣單也一樣,積極的這些單就是推升股價往上或往下的關鍵,
比較後可以發現,「UV-DV內外盤」、「TA-TB累計買賣成交筆」的相關性最高,幾乎是完全同向。
「BV-AV委買委賣量」則有些類似,但有時候會過量,這可以解釋為,委買委賣有時候會是掛虛單,實際並未成交
「BO-AO委買委賣筆」則差別更大,因為1筆可能內含很多量,
哪個籌碼最好用,其實並沒有特別定論,因為都能寫出策略出來,也許要大家自己去寫策略來評比會比較好,但阿傑師自己來說,「UV-DV內外盤」、「TA-TB累計買賣成交比」畢竟是已經成交過的,算起來應該比較準
至於9月底收費課程的策略班裡面,以自製的「真實區間移動」做的籌碼,感覺比較近似「UV-DV內外盤」,雖然只是模擬出來的,但相似度應該超過87%,活用得宜的話,其實就能運用在海期身上,因為國外的交易所,可不像台灣期交所這麼大方,可以直接取得資料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